《晋文公攻原》是一篇出自《左传》的古文,讲述了晋文公在攻打原国时,因为诚信而退兵的故事。以下是对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:
【原文】
晋文公伐原,与士期七日。七日而原不下,命去之。谋士言曰:“原将下矣,师必无舍。”
公曰:“信,国之宝也,民之所庇也。得原失信,何以庇之?夫轻信,民无所劝。”
【断句】
晋文公伐原,与士期七日。七日而原不下,命去之。谋士言曰:“原将下矣,师必无舍。”公曰:“信,国之宝也,民之所庇也。得原失信,何以庇之?夫轻信,民无所劝。”
【翻译】
晋文公攻打原国,与士兵约定七天为期限。到了第七天,原国仍未投降,晋文公便下令撤军。这时谋士进言说:“原国即将投降了,军队不应该撤退。”晋文公回答说:“诚信是国家的宝贵财富,也是百姓得以生存的保障。如果为了占领原国而违背了承诺,那么又如何来保护百姓呢?轻易地违背诺言,百姓就无法得到鼓励。”
这个故事体现了晋文公重视诚信、尊重诺言的高尚品质,以及他认识到诚信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。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学习到诚信的价值,并且明白诚信不仅对个人重要,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