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乐不思蜀"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中过得非常愉快,以至于忘记了原来的环境或故乡。通常用于描述人在异国他乡或新环境中生活得十分惬意,以至于不再怀念故土。
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:三国时期,刘禅(即后主)被魏国俘虏后,虽然身处异国,但他却沉迷于魏国的奢华生活,对故国蜀汉的生活失去了怀念之情。因此,人们用“乐不思蜀”来形容他的这种状态,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通用的成语,用来比喻人沉浸在当前的快乐中,而忘记了过去或者故乡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乐不思蜀”多用于贬义,批评那些过于沉溺于当前的舒适和享受,而忽视了长远目标或是本该铭记的历史责任的人。当然,在某些语境下,它也可以被用作中性词,仅仅表示一种生活态度,即更注重当下的幸福与满足,而不是过分纠结于过去的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