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未成年人的定义通常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年满十八周岁是成年的标志,意味着个人在法律上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。而在十八周岁以下,则被视为未成年人,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。
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,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,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;另一方面,未成年人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民族的希望。因此,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明确规定了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以及司法机关等各方的责任,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、健康、和谐的成长环境。
此外,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,法律规定其不负刑事责任,但监护人需对其行为负责;而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,则对某些严重犯罪行为负有限刑事责任。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既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,又强调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则。
总之,我国将未成年人界定为十八岁以下的人群,并通过立法明确了对这一群体的特殊关怀与保护措施,这不仅是人权观念的进步体现,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关爱未成年人的行动中来,共同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