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细雨如丝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。这一天,我们全家怀着沉甸甸的心情,前往祖坟扫墓。
清晨,天刚蒙蒙亮,父亲便带着我们出发了。一路上,道路两旁的柳树随风摇曳,仿佛也在为逝去的亲人默哀。到达墓地时,阳光已洒满大地,但心头依旧笼罩着一层薄雾般的思念。
站在祖辈的墓前,我低头整理着供品,那是母亲精心准备的点心和水果。每一样都寄托着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。父亲点燃香烛,双手合十,虔诚地跪拜。他低声诉说着家里的近况,希望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。我站在一旁,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,脑海中浮现出爷爷慈祥的笑容和奶奶温暖的怀抱。
清理杂草、培土修整,这是每年清明的必修课。虽然这些事情看似简单,却饱含着后人对逝者的尊重与感恩。父亲一边干活一边告诉我们:“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,记住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。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,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。
扫墓结束后,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简单的午餐。母亲讲起小时候的故事,那些关于祖辈生活的点滴,如今听来竟如此鲜活生动。我忽然意识到,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份传承,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。
回家的路上,雨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。雨水洗净了墓碑上的尘埃,也冲刷掉了心中的些许遗憾。清明,让我们学会铭记,学会感恩,学会将爱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