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和译文】唐代诗人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、寄托思念之情的经典诗作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杜郎中的深切怀念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、译文及。
一、原文与译文对照
原文 | 译文 |
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 |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,树上栖息的乌鸦也安静下来;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桂花。 |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 | 今晚月光明亮,人们都在仰望天空,却不知这浓浓的秋思会落在谁的家中? |
二、
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是王建在中秋之夜所作,通过描绘月夜的静谧景象,抒发了对远方友人杜郎中的思念之情。诗中“中庭地白树栖鸦”一句,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清冷的夜晚场景;“冷露无声湿桂花”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凄清。后两句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将个人情感上升到普遍的人类共情,引发读者共鸣。
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思念之情,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,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。这种“借景抒情”的手法,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。
三、创作背景简述
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,仕途坎坷,常有漂泊之感。此诗应是在他某次与友人分别后,于中秋之夜触景生情而作。杜郎中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同僚,诗中并未明确提及,但可以推测两人关系密切,彼此牵挂。
四、诗歌赏析要点
赏析点 | 说明 |
意境空灵 | 通过月夜、露水、桂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。 |
情感含蓄 | 不直说思念,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暗示内心情感。 |
语言简练 | 全诗仅20字,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。 |
哲理性强 | 最后一句引发读者思考,体现诗人对人生、离别的深刻感悟。 |
五、结语
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唐代中秋题材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,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美学追求。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情感表达上,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