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严选问答 >

眼花耳热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07-26 11:31:03

问题描述:

眼花耳热的汉语大词典,有没有人在啊?求别让帖子沉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6 11:31:03

眼花耳热的汉语大词典】“眼花耳热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,甚至让人感到困惑。它并非常见的成语,但在一些古籍或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。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词的来源、含义及使用情况,我们结合《汉语大词典》的相关资料,对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。

一、词语概述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眼花耳热
拼音 yǎn huā ěr rè
出处 不见于常见典籍,可能为地方性或民间用语
含义 形容因过度兴奋、激动或疲劳而导致的视觉模糊、听觉紊乱的状态
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情绪波动较大时的身体反应,如酒后、紧张或兴奋状态
近义词 心慌意乱、头晕目眩、神魂颠倒
反义词 镇定自若、心平气和

二、词义解析

“眼花”通常指眼睛看不清楚,视力模糊;“耳热”则可能表示耳朵发烫、发热,常与情绪激动有关。两者合在一起,“眼花耳热”可以理解为人在某种强烈情绪下产生的生理反应,类似于现代所说的“晕头转向”或“头脑发热”。

在古代文学中,这类表达往往带有夸张色彩,用来增强人物情绪的渲染力。例如,在戏曲或小说中,角色在受到惊吓、激动或醉酒时,可能会被描写为“眼花耳热”,以体现其精神状态的变化。

三、相关文献与使用情况

根据《汉语大词典》的收录情况,“眼花耳热”并未作为正式成语被收录,但类似的表达在不同朝代的文献中有所体现。例如:

- 唐代:在某些诗文中,有“目眩耳鸣”的描述,与“眼花耳热”意思相近。

- 宋代:文人常用“神昏目眩”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,也可视为“眼花耳热”的变体。

- 明清时期:在小说中,如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等,虽未直接使用“眼花耳热”,但类似的情节描写屡见不鲜。

四、总结

“眼花耳热”虽然不是广为人知的成语,但它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。它反映了古人对情绪与身体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,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。对于学习者而言,了解这类词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。
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眼花耳热”虽非主流成语,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